| ||||||
adm | Find | login register |
大家都應該去買一本來看,你會發現許多的病和藥是被利益團體創造出來錢的。醫生只不過是夾在實驗室裡頭的科學家和藥商之間,被牽著鼻子的可憐蟲,一般眾則是被 醫生+科學家+藥商 牽著鼻子過活的可憐人。
ps. 這邊也有:
| |||||||||||||
| |||||||||||||
他們當然不會承認是為了賺錢,會一直強調是為了你好。 像膽固醇,以前就一直宣導膽固醇要愈低愈好,但一般民眾檢測的是總膽固醇濃度,這裡頭還可以細分幾種不同密度的膽固醇,並不是所有膽固醇都是不好的,結果醫生就依據總膽固醇量給你降血脂的藥物,結果膽固醇是降下來了,但人變成奄奄一息,有氣無力,常常疲倦。 而且縱使是低密度的膽固醇(LHL)的濃度,他的標準也是一直在降,也就是說以前的標準 190mg/dL,到現在已經是變成很高的濃度了,這個標準將來還會繼續降。但包括低密度膽固醇在內的所有膽固醇,是製造及修復細胞膜的主角,若一味降低,到頭來說不定反而會造成另一個健康上的問題,而且這還不包括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當然標準降低的同時,也是新藥出現的時候(例如 Statins),配合得很好吧! 我真的是覺得,我們對於一些醫學新知要有固定的時間去瞭解,而且要獨立去判斷,不能一昧受醫務人員或藥廠的說法。 另外就是中醫如果有興趣、有時間的話,可以多接觸,一些幾千年實證下來證明有效的療法,又是天然物,要多多利用。
edited: 1
| |||||||||||||
我對西醫療法很不爽的地方是藥物的副作用!
對了,順便請教一下LGJ兄,不知道中藥的藥理裡,有沒有類似副作用的概念? | |||||||||||||
當然有,是藥三分毒。只是中藥的「毒」,重點是讓你的身體不平衡(通常是誤治),而不是藥本身的生化上的那種毒害(也是有,但比例小很多)。 | |||||||||||||
這篇相關文章值得一讀:〈藥廠黑幕真實上演〉。
看起來這是全世界共同的問題。我們只好自求多福了。 | |||||||||||||
從 ghost 那邊看來的幾本相關書籍:
一顆價值十億的藥丸:人命與金錢的交易
小說: | |||||||||||||
《發明疾病的人》 尤格.布雷希 (Jorg Blech),《發明疾病的人》,張志成譯,台北:左岸文化,2004年。 書評: http://sts.nthu.edu.tw/board/read.php?f=10&i=178&t=178 http://blog.bs2.to/post/medfront/16228 這一段一定要引一下才行。
edited: 1
| |||||||||||||
大紀元3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在哈佛醫學院第一年的藥理課中,當教授吹噓降膽固醇藥物的好處,而且似乎貶視一名詢問副作用的學生時,另一名學生賴登(Matt Zerden)心生警惕。 紐約時報3日報導,賴登之後在網路搜尋中發現一些事情,他開始與同班同學分享。這名教授不只是哈佛的全職教師,而且是10家藥廠的受薪顧問,其中包括5家降膽固醇處方製造廠。 | |||||||||||||
美加的大學或研究所好像都允許這樣。像我甥女的生化博士指導教授就是一家著名藥廠的顧問(當然是有薪水的)。她們的實驗室的數據常有造假的情形發生,有時候師生間會鬧得很不愉快。
這不打緊,最麻煩的是產官學一起來,像我最近在看的《牛奶,謊言與內幕》,看得令人怵目驚心。許多學校及政府對牛奶的研究報告及宣導文宣是和牛奶及其製品的廠商很有關係的,誇大了牛奶的功效,忽略了酪蛋白可能致癌的實驗報告。更可怕是,從小就從學校教育下一代錯誤的攝取牛奶的知識,例如,說牛奶可以防止骨質疏鬆,隱瞞乳糖不耐症其實是基因在控制,很難後天去適應……等等族繁不及備載,大家都應該去買一本來看,別讓錯誤的牛奶知識害了你。 edited: 1
|
| ||||||
adm | Find | login regis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