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健康中醫藥
adm Find login register

痞滿三法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1 痞滿三法
Promote 0 Bookmark 02010-01-05quote  

痞滿三法:

  1. 脹與飲食有關者(多食多脹,少食少脹,不食不脹) → 從脾胃治。
  2. 脹與飲食無關者(不食也脹) → 從疏肝治。
  3. 「疏肝不應,必是血絡中瘀滯。」 → 活血通絡。

摘自何紹奇.《讀書析疑與臨証得失》。

edited: 1
恐龍
2
Promote 0 Bookmark 02010-01-07quote  

第一項半夏瀉心湯或六君子湯之類的。

第二項四逆散。

 

虎娘
3
Promote 0 Bookmark 02010-01-07quote  

何先生用這樣來分辨痞滿的證型,不是很好。

治病是要看整體,僅以一個線索,就想要斷定是什麼證型,失誤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虎爺說的。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4
Promote 0 Bookmark 02010-01-07quote  

是沒有錯。這只是簡單整理的,何先生的書字很多,我沒完全打出來,所以,只是一種思考的大方向。

那是一個醫案。痞的原因太多了,當然不可能這樣簡單分類。

恐龍
5
Promote 0 Bookmark 02010-01-08quote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
主之。(《傷寒論》)
【註】
太陽病因誤下,則表熱內陷,而致心下痞(胃部膨滿),是即大黃黃連瀉心湯之所主治
也。然本條之心下痞,不僅由於表熱之內陷,並由小便不利致胃內停水使然者,故雖與
瀉心湯,其痞不解也。有此痞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為本方主治之意也。是本方證與
大黃黃連瀉心湯之鑒別法也。
 
===============
 
 五苓散從小便解心下痞?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6
Promote 0 Bookmark 02010-01-08quote  

原醫案全文轉錄:

痞  滿  一

友人張仕偉之妻,農村婦女,患脘腹脹滿已數月,當地醫生屢用理氣消脹之品,如木香、香附、大腹皮、白蔻、砂仁、厚朴、蘿蔔頭、蘇梗之類乏效。我先用香砂六君子,繼用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亦無效。治睥胃不應,改用疏肝,用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實、甘草)加川楝於、砂仁、香附,有小效,但其脹終不除。或舒服半日一日後,又復如故。尋思良久,乃憶及王旭高《西溪書屋夜話錄》有云:「疏肝不應,必是血絡中瘀滯」之語,《臨證指南》亦謂「脹久不癒,當從肝經絡脈治法」。其舌脈卻無瘀滯之征,而前賢經驗如是,何妨一試。方用桃仁、紅花、丹參、旋覆花、當歸須、川芎、生麥芽、柏子仁。數帖後其恙竟然如失。

按;一般而論,脹與飲食有關,即多食多脹,少食少脹,不食不脹者,病在脾胃,和中消食,健脾助運或苦降辛開,可效;與飲食無關,不食也脹者,其病在肝,疏肝理氣,復其條達之常則愈。此案病人初從脾胃治不應故改用疏肝,其效不顯,又改從活血通絡之法得愈。昔徐靈眙批評薛立齋辨證恍惚游離,以藥試病,若先生得見此案,又不知作何批評矣。

痞  滿  二

李桂芝,女,27歲,農民,住北京悔淀區肖家河。1985年12月 20日。自去年9月至今,胃脘痞滿不適,兩脅作脹,常於生氣後加重,飲食減少,月經時尚准,但經期腹痛,常夾紫黑血塊。一月前曾來我院門診,診為「痞證」,用半夏瀉心湯,8劑後無明顯療效。診脈沉弦,舌質淡而黯,苔薄白微膩。證屬木郁土壅,治宜琉肝和胃健脾:

香附10克  柴胡10克  枳實10克  木香6克  砂仁6克法半夏10克  茯苓10克  旋覆花10克  陳皮10克  桃仁10克  當歸須10克  生麥芽30克  生薑3片  4帖,一日1帖。

服完,痞滿即消,飲食亦增。

按:本例自覺痞悶,脹滿,無疼痛,外亦無脹急之形,診斷為「痞證」或「痞滿」,當無疑義。半夏瀉心湯是仲景治痞的名方,乃為中虛濕熱互結,氣機痞塞而設,其治在脾胃;本例病屬肝郁,肝失條達則氣滯,木不疏土則土壅,故其治在肝,肝郁得伸,脾胃復健,升降復常,則痞滿自癒。

這裡有這本書的全文:  http://ngotcm.com/bbs/?action_viewthread_tid_91455.html

ps. 何先生是非常注重四診的(含腹診),醫案內容不是非常詳細,我猜想應該是四診過後找不到線索後整理出來的思路,如果四診有明確的方向,當然還是要依診斷結果來醫治。

edited: 1

CC: 讀書筆記
cht健康中醫藥
adm Find login register
views:1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