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姜佐景先生的〈奇蹟:今本傷寒論中竟無「腸」字!〉一文,覺得好玩,因此筆記一下。
- 整本傷寒論無一「腸」字。
- 傷寒論中的腸是以「胃中」代之。例如「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胃中乾燥,故令大便鞭」,這些不是指我們認知的「胃」,而是指腸。胃裡頭是不會有大便的。
- 那麼胃呢? → 用「心下」代之。例如「心下有水氣」、「心下痞」、「心下溫溫欲吐」等等,那個心下是指「胃」或胃部的感覺甚至是指胃腸。
- 「心中」指的是肝,例如「心中懊憹」、「心中煩」、「心中疼熱」等等,那指的是肝,不然,心臟怎麼會「身必發黃」呢?顯然是指肝膽機能出問題。
因此,所謂的 XX瀉心湯的「心」是「心下」的簡稱,指的是胃。而調胃承氣湯的「胃」是「胃中」的簡稱,是指腸而言,這下就真相大白了吧!他不是真的去瀉心、調胃。
從這裡也可以發現,傷寒論的臟腑指述是很模糊的,不是由內經的臟象理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