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健康中醫藥
adm Find login register

[轉] 胡希恕老中醫學術思想(十二)----研究《傷寒論》附會《內經》,越附會越吃力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1subject: [轉] 胡希恕老中醫學術思想(十二)----研究《傷寒論》附會《內經》,越附會越吃力Promote 0 Bookmark 02009-04-18quote  

原文出處: http://tw.myblog.yahoo.com/t28975815/article?mid=2728&prev=-1&next=2723

胡老說:「咱們現在各家 注解《傷寒論》都根據《內經》,王叔和是頭一個。成無己本前面前面就有“傷寒例”,這個趙開美本沒有,他知道是王叔和的,給刪了。成本內的“傷寒例”與張 仲景的《傷寒論》可一點都不一樣,那是王叔和的,他自己也說的,頭一句話就是“陰陽大論曰”。所以這個《傷寒論》,大家都認為是在《內經》基礎上發展起來 的,王叔和首先是這麼看的,從這個“傷寒例”就看出來了。由于有“傷寒例”,所以後來才出來《傷寒論》這個序,這個序說“撰用《素問》、《九卷》、《陰陽 大論》” 全是說王叔和的“傷寒例”,可見這個序言在王叔和那時還沒有,王叔和那時候的書也不是二本,你看《金匱要略》前面的序言就看出來了,一發作的時候(建木按:應該為發現的 時候),他這個書呀,前是傷寒,後是雜病,第三部份就是方,把傷寒雜病的方都放在後頭,這個恐怕是原來的本。那麼到晉末的時候,到南北朝的時候,亂得很, 這個書呀大概在宋時就分開了。你看林億他們發現的時候先發現這本,《金匱要略》是後發現的,從林億的記載就看出來了,所以那時候呀,他把這書分開了。在王 叔和那時并沒分開,可王叔和也沒那個序,怎見得呢?你看皇甫謐就看出來了,這兩個人所生的時代前後差距非常小,皇甫謐很贊美王叔和,說王叔和“撰次仲景遺 論甚精,皆可施用”,而且說仲景這個書呀是“論廣湯液”而來的,“論廣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可見皇甫謐也沒見到這個序言。你們想想,咱們看書要有序 言,人家自己都說“撰用《素問》、《九卷》”,他就能說他是“論廣湯液”?不會的,所以皇甫謐那時就沒有序。這個序言恐怕是在南北朝五代期間,看王叔和的 “傷寒例”,它那是一本《內經》,所以才出個假序,這個序言是假的,文字與這裡頭也不是一樣的,它這個語言音聲呀都不是一致的。所以研究《傷寒論》附會 《內經》,越附會越吃力……」

看到建木醫師的部落格,最近有許多胡希恕中醫師的文章(其實有書出版,但一直沒去買來看)。胡的推論滿正確的(至少我個人是這樣認為啦),而且他也是臨床醫師,所以,可信度很高。

一直就在懷疑,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為什麼裡頭的原文內容、體裁會差那麼多?

  1. 傷寒論的內容(僅指依宋本有編條文的部份),完全不提經脈、五行、臟腑。
  2. 所謂的胃家實(胃實),看了相關條文也會知道,這個「胃」和一般內經裡頭所說的胃,意義上並不一樣,有點僅指腹部的代稱而已。
  3. 傷寒論極少提到針灸,有極少數的穴位,經後人考證,並非仲景原文。
  4. 內經中的許多理論,在傷寒論裡頭絕少看到。照理,如果依的是內經,那麼一定會有許多的論述會有內經條文,至少,也會有相類的內容才是,但,卻完全沒有。從時代相近的情形來看,可以合理的懷疑,仲景是有意避開內經的理論體系而作傷寒論。

後來看了陳淼和醫師的《傷寒卒病論台灣本》,裡有許多的考據資料,才猛然發現,的確其中很有問題。甚至認為金匱非仲景著作。

但是一些有名的經方家,他們的臨床經驗不能說不多,卻沒有發現這些問題?這點也是我覺得很奇怪的疑點。而且由於一直以來的經方名家實際臨床所依據的是宋本,也把內經的理論融入去解釋驗證,要打破這種主流思想恐怕不太容易。或許,這也是傷寒論難學的主因?


edited: 2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2subject: Promote 0 Bookmark 02009-04-18quote  

劉渡舟先生曾提出反對的看法,請參考:

傷寒論與經絡

在中國一向是宗成本傷寒論,後來改宗校正宋本(就是有編上條文號數的),所以,是屬於成無己一路下來的思路,把傷寒論和內經臟腑經絡混合就不足為奇了。

而也因為這樣,所以中國的傷寒論一向是不重視腹診。

誰是誰非?正反雙方都是大師級的人物。我是覺得,傷寒三陰三陽和內經是不同的路數較合理,應該要分別觀之,但我只是小腳,別聽我的。微笑


edited: 4

cht健康中醫藥
adm Find login register
views: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