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時代,小弟預算有限,沒辦法像有錢人一樣看了喜歡就買,
前一陣子看過40多間中古屋之後,有了一些感想(買房一定要理性思考),在這裡分享一下。
思考重點一:「買了房子就能安穩地住下去,還可以傳承給下一代」?
很多人認為買了房就是這輩子和孩子們不必再擔心住的問題,
這句話並非全對,
台灣大多是鋼筋混凝土(RC)建築,耐用年限約50年,
台灣地震多導致屋身裂縫多,而且雨量多,
雨水滲入牆與樑柱內加速鋼筋鏽蝕、加速水泥脆化,
如果沒有好好維護保養,
有幾間到50年後還能再抵抗得過像921的強震?
因此打算買中古屋一定要注意屋齡,要算一下幾年後可能會變危樓。
誰打算住在危樓裡養老?把危樓傳承給孩子作什麼?除非後代有能力重蓋,
若是透天重蓋的話,後代有錢大概就沒問題,(但是透天地坪多半又小又貴)
但買公寓的話,要重建何其困難。
所以要是打算長住30年以上,買30年以上的中古公寓實在是不智的抉擇。
思考重點二:「還完房貸就沒事了!」?
若是要買新成屋或年齡較輕中古屋,
先撇開結構安全設計、有沒有偷工減料不談,
一定要看價錢有沒有符合一生積蓄的預算分配,
每一個人一生所賺的錢有限,
你這一生打算花多少錢在居住上(買房+稅金+修繕+...)?
不少人向銀行借貸買了1000多萬的房子自住(不投資或轉賣獲利),
買得相當豪邁,在親友前也很有面子,
但是如果此人一生內最多只賺到1300萬的話,
還了30年的貸款之後,口袋也所剩無幾,接下來的人生要怎麼過?(窮得只剩房子)
簡單來講,借錢買房的話,也許還有運氣和能力還完貸款,
但更重要的是,還要思考「還完錢之後,還剩多少錢可以過活」。
小結:
目前我雖然手上存有一筆小錢可以買得起中古房屋,
但是在預算內可及的屋齡和屋況都不理想,
不但住的品質不理想,而且即使撐過20年,可能也變危樓了。
新成屋和年輕的中古屋價格超過我的預算範圍,目前不想提高預算去買,
所以目前還是只好繼續租房(向現實低頭),
直到自己另闢財源(讓一生總收入變多,讓自己買得起更貴的房)或等房價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