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dm | Find | login register |
台灣的雨量還不少,問題是雨量太集中,水留不住。 每塊農地劃出1/4-1/5 地勢最低的區域,挖約1m 的坑洞,下雨時水可以集中在這個池塘,不僅可以蓄水供灌溉,還可以減少下大雨農作物泡水的損失。這個池塘在乾的時候也可以種植葉菜類等短期的農作物。蓄水的時候水可以滲入地下水層,補充地下水,改善地層下陷的問題,也可以當乾季時淺水井的水源。 如果可以興建運輸管線在下大雨後從溪流把水送到農地的小水庫那就實用性更高了,這時候水也比較不會有汙染的問題。 不過一般就只會想到「大水庫」 之前也有人提出平地大水庫的構想,不過佔地太多,沒辦法種植,徵收地的成本太高。如果改成農地自有的小水庫好像成本比較低,也可以種植農作物,用途也多很多。 edited: 4
| |||||||||||||||
我有點懷疑地層下陷是抽地下水造成的。應該是地質本身就有缺陷? 否則縱使不抽地下水,由於地下水的變化因素多,況且我們是島國,也是有可能因其他原因造成地層下陷。反向思考,我們是不是應該使用其他的交通工具?農民沒水就什麼都玩完了! edited: 2
| |||||||||||||||
問題出在農政單位不是照顧農民,只會剝奪農民的資源,不會想辦法解決農民的困難。 edited: 2
| |||||||||||||||
基本上是要長期超抽才比較有可能造成地質下陷。一般使用抽取地下水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因為大自然會自動回補地下水位。但如果長期超抽地下水的話,會造成地質本身因為缺乏浮力的幫助造成soil matrix無法承受自重而塌陷。而越靠近抽水井的地方,情況會越嚴重,因為在抽水時會有水位面drawdown的現象。
在每一特定地區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農、養殖以及工業都需要用水時,勢必會有不足的情況。問題就在於各部會間如何去衡量輕重以及政客的利益政府的政策導向,而這往往造成了弱勢的產業另外找尋出路。個人淺見,封井只能暫時的止血,重點還是產業重新的規劃以及資源的合理分配。 | |||||||||||||||
老實說以目前農藥的使用情況,以這種方式留下的水能有多少用途呢? | |||||||||||||||
目前的農民用地下水灌溉一樣會受到農藥的汙染。我覺得下大雨後的溪流的水比較乾淨,因為有很多水稀釋污染源,平常就不一定了。 edited: 1
| |||||||||||||||
從這個研究報告可以得知,抽地下水的元兇並不是農用,所以一體適用連農、漁用地下水也不能抽是不公平的。 小水庫如果無法處理污染會變成另外一個污染。地下水因經過層層過濾,反而污染的情形可以降低。如果以上的報告屬實,那麼該限制的是非農用抽取地下流體的部份。更積極的是水源的問題要解決。 | |||||||||||||||
又不是儲藏廢水,搞不懂會有什麼汙染,這個小水庫的主要水來源是雨水,雨水是可能有一些輕微的汙染,但我相信絕對比大多數的水乾淨。 地下就不會被農藥?先參考這篇文章看看。 但是經過35年後,這些看來是不會錯的想法卻已經被証明為是錯誤的。地下水遭受農藥嚴重污染的案例已 經在美國、西歐、拉丁美洲和亞洲南部的農業地區發現。現在我們知道的是農藥不僅會滲入地下水層,而且在這些農藥已經不再使用後仍然殘留。譬如,DDT仍然 在美國的水域發現,雖然DDT早在30年前就禁用了。於美國加州「San Joaquin Valley」地區,曾經大量使用於果園的「土壤燻劑」(di-bromo-chloro-propane,簡稱DBCP),雖然於1977年就被禁用, 但至今的水源仍然有殘留。「美國地質調查」於此地區檢測過4,507個水井,其中就有三分之一檢測水樣中DBCP含量至少超過目前飲水安全標準的10倍。 | |||||||||||||||
地下水當然還是會有污染,是說程度上的問題罷了。 | |||||||||||||||
由於氣候變遷,雨量在未來會愈來愈集中,容易變成旱災&水災,需要排水&儲藏水來因應這種情況。 再過十年,官員們瞧不起的農產品可能比工業產品更重要,畢竟要吃才能活命。 | |||||||||||||||
下雨過後的水問題一樣很多, 通常稱為非點源汙染 沖刷土壤中的汙染物, 釋出到水裡, 所以需要管制非點源汙染問題(ex. http://www.epa.gov.tw/ch/aioshow.aspx?busin=235&path=531&guid=4e0b4609-a02c-40d0-92b3-d0a8dd00bcd1&lang=zh-tw) (這個連結是講跟集水區/水庫有關的, 不過都市暴雨也是會出現非點源汙染問題.)
稀釋汙染源不會是一件好事, 因為汙染物質仍在, 等到這些溶劑(ex.水)沒了, 原本在裡面的化學物只要沒處理, 一樣造成問題 如果eliu大意思是單純做中水/雨水/筏基水回收, 目前這種盡量收集環境周遭的水觀念慢慢起來了, 但如果源頭可能遭受汙染, 則應該要有污染防治設備來處理比較好, 絕對不能只靠稀釋. 一般靠稀釋, 是假設水環境可自行處理: ex.水中有該微生物可分解, 像這次環境專家就建議, 含有塑化劑的產品絕對不能倒到水中, 因為我們的汙水廠的汙泥還無法處理, 那就是稀釋也不行的問題.
btw, 水資源這方面我不是專家, ....談到水資源, 這些專家可能會捶牆壁之類的表達憤慨....... | |||||||||||||||
如果汙染很嚴重的溪流,那當然就不要。 有些惡質的廠商會在下雨時候排放工業廢水,所以不見得很安全,還是需要監控。 家庭廢水經過雨水稀釋汙染濃度就會低很多。 當然,我們沒辦法保證水蒸發後的汙染濃度,這邊還需要研究,有些有機物汙染在小水庫經過細菌的長時間分解有可能消失。有可能90%的時間水質是ok,10%是不合標準。不過農作物的生長需要數個月,這樣平均下來,種出來可能還是合乎標準。反正許多農作物本身就需要農藥,水汙染可能只是小巫見大巫。 edited: 2
| |||||||||||||||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npoint_source_pollution 這是有關非點源的介紹. 工業廢水一類通常稱為點源汙染, 因為算是相對明確可管控的, 就算他弄暗管, 只要知道就可以透過查緝管制, 做某程度的控制 (沒辦法完全做到的原因, 應是人力, 經費等因素) 非點源最頭痛的是, 他是透過表面逕流的沖刷而來, 所以 1. 不知道會沖出些什麼 2. 四面八方的匯集 這通常難以知道且難以管制. 美國之前有一個200億清除非點源汙染區的案子 (http://e-info.org.tw/node/1013 and 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5/2005-12-16-04.asp) 其實在我們國內, 常遇暴雨的狀況, 只會讓非點源汙染越來越嚴重, 只是這類問題很棘手....
話說回來, 中水回收也是要處理, 例如: http://www.kmate.com.tw/product%5C08Rain.html 要讓那些收集而來的水"自行乾淨"是很困難, 還是得處理. 如果讓那些雨水靜置儲存, 沒有做甚麼處理, 第一件事情應該就是長藻類 :p 話說回來, 稀釋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 汙染物一定要處理.
| |||||||||||||||
當然我們沒辦法確保溪流下雨過後水質是否 100% ok,這邊需要檢驗,我們不是要拿水直接飲用。 很多污水處理場也只是沈澱&打入空氣加速細菌氧化分解而已。我相信水池用時間去做這種氧化分解應該也是有一定的效果,除非你把水池用塑膠布蓋起來。 反正也只是當灌溉用水,變成長滿藻類的綠水應該也 ok。有可能種出來的蔥不要生食,其實我一直覺得不管蔥用什麼水種出來的都不要生食,否則德國的生菜死亡意外有可能發生。 edited: 2
| |||||||||||||||
我對eliu大的小水庫基本上是持同意的意見(因為中水回收確實有人在做) 不過eliu大有點誤解廢水處理的意思, 廢水處理不是只有處理成飲用水(不然自來水打開以後應該都可以喝) 而是工業用水、日常用水(消防栓)..等,都有相對應對原水的處理程序。 | |||||||||||||||
在小水庫(池塘) 挖個有流入口的井,流入口的高度接近且低於滿水位,除了可以在乾季時供灌溉用之外,在大雨水快滿時井的地層流入口可以幫助排水,加強池塘防淹水的效果。也有儲存更多地下水的效果,對改善地層下陷更有幫助。 不過有人可能擔心會影響地下水水質,是否可行還需要研究。 edited: 2
| |||||||||||||||
最近幾年&前一陣子真的暴雨很多,昨天有農夫因為稻田來不及收割怕稻穀泡水發芽而喝農藥自殺,有淺水井的小水庫是值得考慮的方向。 不過可能要注意安全,以免幼童淹死。 edited: 4
| |||||||||||||||
edited: 2
| |||||||||||||||
今年颱風沒來,台灣就乾旱。或許低窪地區的農田可以考慮發給更多的休耕補助當小水庫(池塘)。 有些土質無法儲存水,好像要鋪塑膠布?或是要鋪一層黏土。 經濟部抗旱會議決定桃竹及嘉南(嘉義、白水溪)灌區第一期稻作停灌休耕edited: 3
| |||||||||||||||
結果通過的是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計畫,也就是類似平地的中水庫。 國發會委員會通過經濟部呈報「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計畫」,預計一○四年至一一二年分兩階段推動,總經費一九九億元,計畫完成後每年可增加約二十五萬噸水,其中十七萬噸將做為彰化地區地下水減抽替代水源,餘八萬噸作為穩定南投及彰化地區供水用途 | |||||||||||||||
屏東大潮州人工湖是目前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地下水人工補注計劃,這個工程源自於1本舊書攤中的「李儀祉全集」,清末民初的水利專家李儀祉,提出了詳盡的「利用洪水、蓄水地下」概念,但與台灣過去缺水蓋水庫的想法背道而馳,而未被重視,百年後台灣水利專家丁澈士,將書中概念加以論述實驗,並把此水利工程體現在潮州 | |||||||||||||||
古早台灣確實有許多水塘,功能正是小型的蓄水與防洪和養點魚蝦供應人需蛋白質。大概是因為土地開發不易,商人言利,把水塘都填了。 | |||||||||||||||
把水塘都填了,是因為要蓋農舍。XD 不過,漁牧用地蓋的,好像不是叫農舍?不管是什麼舍,比我家的毫宅還票亮就對了!XD |
| ||||||||
adm | Find | login register |